记者 谢玉鑫 实习记者 冯瑀 通讯员 罗升平 邓俊飞

近两年来,武警玉溪支队党委敢于直面问题、创新突破,坚持防骄戒满、埋头苦干,蹚出了“争创云岭维稳劲旅标兵”的好路子,部队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为维护驻地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先后圆满完成城市武装巡逻、森林灭火、警卫安保、武装押解、处置劫持人质事件等各类急难险重任务27起。武警玉溪支队特战队员周志荣立一等功,支队长马虎等3人荣立二等功,另有7人荣立三等功。

实施高层营救
危急关头展谋略 高层营救创先例
2015年2月,武警玉溪支队开创了处置高层建筑内劫持人质事件的成功战例。
2015年2月14日5时45分,尽管屋外狂风暴雨大作,武警玉溪支队支队长马虎还是第一时间听到了急促的电话铃声。当听完关于要求派兵解救被劫持人质的情况报告后,他迅速从复杂的信息中提炼出“30层110米的高楼,事发房间位于17层,墙外无攀爬物,周边无高层建筑,犯罪嫌疑人情绪激动,房门坚固难破”等关键词。马虎清醒地认识到,处置高层建筑内劫持人质事件,不仅武警玉溪支队没有遇到过,就连武警云南总队也从未担负过,这既是对武警玉溪支队特战队员战术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检验,也是对指挥员指挥决策和谋略素质的考验,必须选派精兵、带齐装备,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进行处置。
为此,马虎果断命令澄江中队应急班迅速赶往事发现场,配合公安民警封控现场的同时,细致侦查情况并及时报告。同时,他带领支队前指人员及精心挑选的4名特战队员,带全装具,快速机动增援。开进途中,马虎根据公安机关提供的房间结构图和应急班侦查情况报告,同前指人员分析研究营救方案,并针对正面突入、狙击毙敌、化妆潜入3套方案做好了分工部署,明确了具体要求。从受领任务到抵达现场,途中开进90公里,只用时80余分钟,为成功高效处置赢得了先机。
到达现场后,马虎迅速带领队员对现场和周边展开严密勘察。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始终利用人质当掩体,周边没有相应高层建筑,找不到有利的狙击位置,靠狙击手进行远程狙击显然不现实。解救行动只要出现一丝闪失,人质和战士的安全都将受到威胁,要想尽快安全解救出人质,难度大、风险高。
现场公安民警提出采取破门强攻,利用爆震弹或催泪弹制服犯罪嫌疑人,但马虎考虑到房门坚固、突入难度大,犯罪嫌疑人有充足时间伤害人质,没有同意此方案。他认为,每个战法单独运用都不是万全之策,为此,他向在现场指挥的武警云南总队参谋长蒋德宏提出“政策宣传、亲情感化;正面佯攻、侧面突入;引蛇出洞、伺机捕歼”的行动方案,决定在正面佯攻破门吸引犯罪嫌疑人注意力的同时,由2名突击队员从楼顶下滑至事发房间阳台上方潜伏,伺机击毙犯罪嫌疑人。为确保行动安全稳妥,他周密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组织2名特战队员在相同结构房间进行突击战术动作研究和模拟演练。虽然是模拟演练,但对于缺乏实战经验的特战队员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哪怕队员的动作有一点偏差,马虎都要求重新演练,精准的动作为成功解救人质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便于观察、掌控全局、有效指挥,马虎选择事发高层建筑对面5层楼的宾馆楼顶作为指挥位置,爬卧在被大雨淋湿的地面,隐蔽在花盆后,双手举着望远镜,眼睛死死盯住事发房间阳台。随着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马虎的心弦也越绷越紧。犯罪嫌疑人的情绪越来越失控,他会不会伤害人质?突击队员长时间悬挂高空,会不会影响战术动作完成?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犯罪嫌疑人似乎感觉到了危险,一直躲在房内不肯露面。马虎知道,2名突击队员正在艰难地坚持着,为了不错过稍纵即逝的战机,他只能通过耳麦不断重复着动作要领,鼓励他们咬紧牙关坚守潜伏。
终于,机会来了!突击队员悬空潜伏第40分钟时,犯罪嫌疑人在房间内不停地用砍刀击打桌子,情绪已经狂躁到了极点。马虎立即提醒突击队员准备战斗,并命令正门佯攻队员发动佯攻。犯罪嫌疑人担心正门被攻破,抱起人质准备将其从阳台扔下,千钧一发之际,马虎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下达开枪命令,随着枪声响起,犯罪嫌疑人应声倒地,人质安全获救,时间定格在2015年2月14日10时17分。
从110米高的楼层下滑40米,在高空重力势能增大、自身重心难以保持平衡的条件下,单手持枪瞄准,耐心隐蔽潜伏40余分钟,最终沉着稳定射击,展现了过硬的特战能力和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周志是如何练成的?他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敢打必胜不怕牺牲,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关键。”这名外形有点像“许三多”的小伙子直率地告诉记者,他出生在滇西大山里,从小就喜欢攀岩、爬树、倒挂、打鸟。到了部队后,通过各方面的锻炼和学习,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提高了很多。
跳出事件本身来看整体队伍素质,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近年来,武警玉溪支队着眼实战需要,加大特勤排和应急班狙击、突击等专业能手培训力度,扎实组织狙击手开展集训和反恐比武,部队遂行任务能力整体提升;坚持以强军文化建设为引领,积极营造抓文抓武、以文促武、文载武道的浓厚氛围,通过文化哺育和环境熏陶,培育战士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精神;“1+1”训练法是该支队为提升特勤排遂行任务能力设置的,每年组织特勤排进行1个月的强化训练,在突出技战术科目的基础上,组织1天野外生存、2天长途行军,期间穿插抗寒冷、抗干扰等训练内容,此外,每季度组织开展1周实战演练,将长时间悬垂和侦查设伏作为重点,不断磨砺特战队员意志品质,为成功处置各类事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野营拉练
快速应对赢战机 连续奋战保平安
2015年3月25日至4月1日,武警玉溪支队出动100余名兵力,参与处置开远市“3·25”搜捕涉恐犯罪嫌疑人行动。该支队反应迅速、指挥高效、英勇顽强,经过连续战斗,协助公安机关成功击毙1名、抓获2名涉恐犯罪嫌疑人。
2015年3月26日11时,武警玉溪支队值班室电话响起,玉溪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通报了开远市发生涉恐犯罪嫌疑人袭警并逃脱事件。接到通报后,该支队立即启动处置预案,在安排该支队副参谋长徐新伟到玉溪市公安局进一步了解案情的同时,组织召开紧急作战会议,针对3名涉恐犯罪嫌疑人可能向玉溪方向逃窜等实际,立即向部队下达预先号令,按照处置暴恐事件要求,抽组反恐突击力量在教导队机动备勤。用时仅1个小时,武警玉溪支队就为快速参与处置做好了充分准备。当日17时,按照玉溪市公安局的要求,该支队派兵担负设卡堵截及机动备勤任务,下达命令不到半小时,该支队就在玉溪市8县1区重要路口设置卡点9个。18时,该支队接到武警云南总队机动命令后,前指人员立即率早已在教导队备勤的官兵,克服道路施工、车流缓慢的实际,用时3个半小时到达集结地域,为成功处置赢得了先机。
开远市群山连绵、植被茂密,城市格局复杂。根据多次担负山林和城市大规模搜捕任务经验,前指人员根据不同地形科学制定战法。城区搜索任务中,针对犯罪嫌疑人可藏匿地点多、建筑物搜索难度大、部队不便展开的实际,每次受领任务后,及时组织勘察分析地形,研究战法手段,采取“点面结合、一线平推”的方式,将兵力区分为点、面2种搜索力量,编为展开搜索队和机动搜索队,展开搜索队一线展开进行拉网式搜索,机动搜索队采取机动穿插的方式对任务区内建筑工地、废弃房屋等进行搜索;山林地搜索中,针对犯罪嫌疑人藏匿区域地势险峻、植被茂密、沟壑众多、洞穴密布的实际,灵活运用战法战术,采取“一线展开、平行推进”的方法搜索平缓山脚,采取“小群多路、交叉推进”的方法搜索陡峭山腰,采取“四面合围、向心汇聚”的方法搜索山顶。科学灵活的战法,以官兵力量编织了一张不漏一人、不漏一地的恢恢“天网”,确保了实现拉网式搜索。
2015年3月27日11时15分,任务官兵在市区建设东路以北区域一蔬菜大棚内发现一件疑似犯罪嫌疑人的黑色运动外衣;3月30日8时30分,任务官兵对323国道东山采石场至阿得邑村段西南侧展开搜索过程中,在东山顶一坟地周边草丛发现潜藏痕迹,并在附近发现一条黑色运动长裤。2件衣物和藏身地的发现,为公安技术人员确定涉恐嫌疑人藏匿方向和位置提供了重要线索。此外,该支队官兵根据公安情报,采用前指人员制定的战法战术,对磷肥厂东北侧山林地实施认真细致地搜捕,迫使2名犯罪嫌疑人向磷肥厂方向逃窜,最终被磷肥厂外侧铁路边搜捕的公安民警和磷肥厂职工抓获。
从2015年3月25日至4月1日,参战官兵连续战斗6天7夜,每日平均睡眠不足3小时,2次24小时昼夜连续作战,对4座深山、8个村寨、15条街道、23家酒店进行拉网式搜索,搜索面积累计达70余平方公里。参战官兵发扬不怕苦的战斗精神,昼夜“拉网捕鱼”、设卡设伏,翻高山、跨沟坎、钻丛林、爬洞穴、破荆棘。13名官兵高烧带病参战,26名官兵长时间行军小腿浮肿,45名官兵皮肤感染化脓;指挥部4次调整兵力部署搜捕任务,每次调整都需要快速奔袭,参战官兵用时仅1个小时,徒步完成12公里的行程,按时到位展开行动。面对繁重艰苦的任务,参战官兵没有一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怯战退缩,始终坚持战斗在一线。特别是2015年4月1日0时45分,犯罪嫌疑人被锁定在某宾馆后,武警玉溪支队支队长马虎、副支队长张雁带领20名特战队员,在体能已达极限的情况下,用时15分钟机动8公里,快速到达该宾馆实施立体式封控,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脱逃,为公安民警击毙犯罪嫌疑人赢得了战机。

开展搜捕
危难面前勇担当 精准伏击建新功
2015年12月5日11时40分,澄江县环城东路发生一起恶性杀人案件,犯罪嫌疑人罗文春用镰刀连续将1名行人、1名保安杀死后逃离现场。武警玉溪支队出动官兵参与搜捕行动,经连续奋战11个小时,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参战官兵受到了武警云南总队、地方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誉,被当地群众赞为“玉溪人民的守护神”。
案发当日,马虎立即命令澄江中队应急班出动10名官兵赶赴现场,配合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可能潜逃的路线实施封控。同时,马虎率前指人员及特战队员,携带狙击、侦察、攀登等武器装备紧急增援。但当增援部队到达时,熟悉当地地形和交通情况的犯罪嫌疑人已经潜逃,毫无踪影可寻。
冷静分析现场形势后,马虎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动群众、多点设卡、扬威造势、防止回窜”的战术,将犯罪嫌疑人控制在有效的搜索范围内。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针对搜索地域山高林密、不利搜捕的实际,马虎大胆设想犯罪嫌疑人可能逃窜的路线,建议及时调整兵力部署,并加强武装巡逻,达到逼迫犯罪嫌疑人自投罗网的目的。
长达11个小时的搜捕,对于参战官兵来说,不仅是身体和意志的较量,更是对耐心的考验。群众的举报电话一个接一个地打来,官兵从市区到郊外、从公园到深山、从村庄到卡点,一遍遍地拉网搜捕、一次次地更换地点,连口饭都来不及吃。夜幕慢慢降临,气温从22摄氏度骤降到6摄氏度,寒冷、饥饿开始慢慢蚕食和消耗参战官兵的体能,但大家的战斗意志却没有丝毫减弱。大家知道,战机稍纵即逝,只有克服种种困难,时刻引而待发,才能确保有备而战、战之必胜。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日23时,对讲机里再次传来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消息。达到目的地后,巡逻车还没停稳,早已做好准备的官兵们第一时间拉开车门跳了下去,在灰暗的路灯下准确发现了蜷缩在灌木丛里的犯罪嫌疑人,发出“放下凶器,不许动”的警告。
穷途末路的犯罪嫌疑人疯狂地挥舞着血迹斑斑的镰刀一步步向前逼近,并大声怒吼着:“你来,我砍死你们这些当兵的。”面对身高175厘米,体魄强健、凶态尽露的犯罪嫌疑人,身高仅167厘米的组长杨波,在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毫不胆怯,手持步枪主动迎了上去,与犯罪嫌疑人保持近距离接触。锋利的镰刀从左上方迎面砍来,一刀、两刀、三刀……刀刀朝着要害。杨波灵活巧妙地闪身避让着攻击,镰刀从鼻尖掠过,浓重的血腥味让人发呕;面对接二连三的攻击,他正面迎击,双手持枪用力向左上格挡,巨大的力量把双手震得发麻,坚硬的枪身上留下了两道2毫米深的凹槽。杨波咬紧牙关,边格挡边向前推进,迅速将犯罪嫌疑人向后逼退3米。就在犯罪嫌疑人举起镰刀准备再次砍过来时,杨波抓住千钧一发之机,迅速调整了持枪姿势,用枪托猛击其头部。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受伤后拼命逃窜,完全不顾巡逻官兵鸣枪警告。围观群众越来越多,为避免误伤群众,官兵们不得不放弃射击,快步追了上去,在追出90米后将犯罪嫌疑人扑倒在地,成功抓获。